储蓄的含义和特点?
一、储蓄的含义和特点?
储蓄的含义是指每个人或家庭,把节约的钱存到银行的经济活动。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储蓄的特点储存作为一项信贷资金来源。通过聚少成多、变消费为积累,用来增加生产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速和规模扩大。
二、我国人口问题的新特点?
人口普查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权威性的基本国情调查,不仅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人口基础数据。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重大基本国情调查,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
——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我国人口总量惯性增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数量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5万人,增长5.3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虽然我国人口生育率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降低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至今,但由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建国早期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惯性,总人口仍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
我国人口增速有所放缓。在人口增速方面,从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与2000-2010年0.57%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等因素导致人口增长惯性减弱,同时生育水平略有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双双下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8.8亿人,与2010年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有所下降。但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庞大,劳动力资源仍较为充沛。
人口抚养比上升。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从1982年的62.6%下降到2010年的34.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为45.9%,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7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抚养比的下降趋势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逆转。当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少。
——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
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为2.67%,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1.41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这表明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这一成就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普及成效显著。
——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 %,比2010年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与前一个10年提高13.46个百分点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近十年间提升速度有所加快。
流动人口增速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75万增长到2015年的2.47亿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流动人口规模近3.8亿人,比2010年大幅增加1.5亿人,与上一个10年流动人口增长1亿人相比,我国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户籍政策的改革影响了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
——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
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回归合理区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总数为72334万人,女性人口总数为68844万人,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以女性为100),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0.13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显著下降,降低了6.8,这说明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性别平等的生育观念更加普及,初步达到了人口性别结构优化的目标。
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3.96人、2000年的3.44人下降至2010年的3.10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一趋势继续延续,2020年我国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为2.62,比2010年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加和人口流动活跃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动等。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三、我国市场经济问题的特点?
答: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优点。它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促进资源合理的配置,科学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在商品交换广泛领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四、我国黄金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黄金市场发展迅猛,成为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将对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 黄金价格波动风险
在全球黄金市场中,黄金价格的波动是常态。然而,我国的黄金市场还相对年轻,缺乏成熟的金融工具和机制来稳定价格波动。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黄金市场中面临较高的风险,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经验的个人投资者。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以提供更多的对冲工具和风险管理机制。然而,这需要时间来建立并且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监管,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2. 黄金投资渠道不多样化
相比于国外的黄金市场,我国的黄金投资渠道相对较少。目前,大多数投资者选择购买金条、金币或参与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交易。这限制了投资者选择的空间,也容易造成市场供需失衡。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我们需要增加黄金投资的多样性。例如,可以引入黄金期货、金属交易所等金融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并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3. 黄金行业标准不一
由于我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导致了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黄金产品和规格,给投资者带来困惑和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应该加强黄金行业的监管,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将有助于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稳定性。
4. 黄金市场信息不透明
当前我国的黄金市场信息流通不畅,缺乏透明度。投资者往往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行情和交易信息,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
为了改善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黄金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数据和交易信息。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5. 黄金投资教育推广不足
尽管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迅速,但对于黄金投资的教育推广却相对不足。许多投资者对黄金市场了解不够,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投资者的黄金市场素质,我们需要加大黄金投资的教育力度。可以通过举办投资培训班、撰写投资指南等形式,普及黄金投资知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
结论
我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然而,当前市场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工具和机制,增加黄金投资的多样性;加强行业监管,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提升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大黄金投资的教育力度等举措,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该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
我国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上有所进展,但由于能源所有结构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除煤炭消费下降之外,其他能源种类均有所增长,其中以石油增长为最快,天然气最慢。六、我国国体的意义和特点?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国体和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统一的.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起统治阶级的任务.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国体与政体二者相比,国体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对国体决定政体,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同一类型的国体,由于受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特点、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七、我国的民族国情和特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即1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括号内为设立时间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即: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15日,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拉萨)。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八、国民投资和国民储蓄问题?
“国民投资怎么会和国民储蓄挂上勾的?”国民投资通过金融市场和国民储蓄匹配——这其实就是金融市场的定义以及其作用,比如你把钱存进银行是储蓄,然后银行把这部分钱贷给别人用作投资,二者就联系起来了。
“怎么能保证储蓄一定等于投资?”在可贷资金市场上,其需求来自投资,供给来源于储蓄,那么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 =投资。“如果我的钱,我把一半作为储蓄,另外一半自己投资了,那我投资的那一部分也属于国民投资啊,” 在宏观经济中,投资是个专有名词,意为“生产所用机器及相关建筑物的购置,即把有关产出不直接消费掉,而是作为生产要素生产机器及建筑物以扩大生产”,你说的“投资”是我们平常的含义,比如自己购买股票或债券之类的,而这种行为在宏观经济中是储蓄。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助你,有什么问题的话给我留言吧
九、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
——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我国人口总量惯性增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数量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5万人,增长5.3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虽然我国人口生育率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降低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至今,但由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建国早期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惯性,总人口仍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
我国人口增速有所放缓。在人口增速方面,从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与2000-2010年0.57%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等因素导致人口增长惯性减弱,同时生育水平略有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双双下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8.8亿人,与2010年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有所下降。但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庞大,劳动力资源仍较为充沛。
人口抚养比上升。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从1982年的62.6%下降到2010年的34.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为45.9%,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7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抚养比的下降趋势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逆转。当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少。
十、我国茶叶的分类和特点
我国茶叶的分类和特点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国茶叶的分类和特点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茶叶的分类
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我国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五大类。
- 绿茶:绿茶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茶叶,以明前春茶、雨前茶、谷雨茶、立夏茶、小暑茶、秋茶等为主要生产季节。绿茶的特点是叶色翠绿、清香幽雅、滋味鲜爽、汤色清澈。
- 红茶:红茶又称为黑茶,在我国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红茶的特点是汤色红艳、滋味醇厚、香气浓郁、耐冲泡。
-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属于半发酵茶类。乌龙茶的特点是滋味浓郁、香气清香、汤色清澈、耐冲泡。
- 黑茶:黑茶又称为普洱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茶叶。黑茶的特点是汤色红褐、滋味醇厚、香气独特、耐冲泡。
- 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发酵的茶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白茶的特点是滋味清淡、香气清香、汤色清澈、有保健功效。
茶叶的特点
我国茶叶的特点是品种繁多、风味独特、产地广泛、历史悠久。
- 品种繁多: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每个品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 风味独特:我国茶叶的风味独特,不同品种的茶叶有着不同的香气和滋味。
- 产地广泛:我国茶叶的产地广泛,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有各种各样的茶叶产区。
- 历史悠久:我国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茶叶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以上就是我国茶叶的分类和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