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和铁哪个更耐低温呢?
一、铜和铁哪个更耐低温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回气是要结霜和氧化的。是要考虑进去的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在有酸气或卤素蒸气存在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
铜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稍硬、极坚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
你的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物体有熔点,就是融化的那个温度,但是没有你所谓的(冰点)
如果是冻碎,那是因为物体的热涨冷缩,外部温度低得太快,开始紧缩,而内部没有,由于压力就裂开了。
二、实验室需要大批量煅烧石灰来用作分析,请问什么有什么适合的仪器和器皿吗
马弗炉、低温的可以使用电加热板
金属舟
管式炉也可以
三、金属表面处理有哪些产品
金属表面处理产品一般有铝合金、不锈钢、镁合金、锌合金、钛合金跟液态金属
四、有什么可以测密度的方法,,越多越好~~~
密度的测量起源于冶金术和酿造业的需要,早期的测量局限于测量比重. 密度测量主要有三种方法:液体静力衡量法、比重瓶法及浮计法. 在物质密度测量中,水密度的测量是最重要的,它是密度测量的第一参考标准. 对水密度的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早在1891—1907年间,国际计量局(BIPM)使用静力称量法通过立方体浮子对纯水的最大密度ρmax(4℃时)值作过几组精确测定. 同一时期,1900年德国的帝国物理技术院使用两个高约两米保持于不同温度下纯水的圆柱体.装置下方连通形成U形,通过管内液柱静压平衡,测定两边高度差求得密度差的方法,在0—42℃内每隔5℃测一个点共测9个温度点得到0—42℃温度范围的拟合方程,求得水的密度数据. 到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对水密度值上存在的分歧十分重视,又用绝对法(基于质量和长度绝对测量的方法),对纯水密度作了新的测定,但结果表明,在40℃时仍有4×10-6kg/m3的分歧.目前水密度公认的最大值为ρmax=999.9720kg/m3. 密度测量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标准参考物质的精确测量 目前在水密度测量中在4℃或20℃时已达到1×10-6kg/m3的水平,而在0—40℃范围内仅有4×10-6kg/m3水平.为了提高准确精度,除改进现有的流计静力称量方法、装置以及研究它的热膨胀特性外,还对水的同位素、溶解空气、压强对纯水密度的影响等作进一步研究. (2)建立固体密度标准 建立固体密度标准既是研究测量液体密度和固体密度的统一基准(现对单晶硅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已达5×10-7kg/m3),也对建立质量自然基准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密度测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的研究 自动连续测量是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需要.近年来,在液态金属(高温)液态气体(低温)和二相流密度自动检测的方法和仪器研制方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五、硬度和强度有什么区别
1)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按外力作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
而通常说零件的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说,零件的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强度一般可以分为静强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等)、断裂强度、冲击强度、高温和低温强度、在腐蚀条件下的强度和蠕变、胶合强度等项目。强度的试验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应力状态来研究零部件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破坏失效的条件和时机。
2)硬度
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既可理解为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也可表述为材料抵抗残余变形和反破坏的能力。硬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硬度试验根据其测试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静压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划痕法(如莫氏硬度)、回跳法(如肖氏硬度)及显微硬度、高温硬度等多种方法。
3)材料强度是和材料硬度直接相关的指标。通常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其硬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