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金属资讯 > 正文

水果电池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5-08-12 02:13编辑:冶金属归类:金属资讯

一、水果电池的原理

这种水果电池中的反应,学名叫原电池反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以上是百度百科里的知识,很正确,不得不采纳)

然后来分析一下这段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具体来讲,就是你说的一块铁片,一块铜片。电解质,通俗来讲,就是酸碱盐之类的东西,水果里面的酸和无机盐在这个原电池中充当电解质。然后你把两块金属,也就是两个电极,通过小电珠等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铜片→导线→小电珠→导线→铁片→水果(水果里面的电解质溶液也可以导电的!可以把它也看成一段导线)→铜片。回路(你可以理解成一个首尾相接的电路环)有了,那么回路里只要有一个力推着电子走,就会有电流了。

那么,这个理从哪里来呢?我们不考虑太复杂的情况,假设水果里的各种电解质中只有某种酸参与了反应。我可以先告诉你,酸参加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叫做氢离子(H+)的东西参加了反应。所以我们只考虑氢离子好了。我们知道,当把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比如铁放到酸里时,他会被酸腐蚀。准确的讲,铁与氢离子发生了反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是:

2Fe + 6H+ = 2Fe3+ + 3H2

这个不懂没关系。简单地说,铁原子觉得自己身上的电子一点也不缺,但氢离子却是非常迫切地想要一个电子。于是,铁给了它一个电子,还嫌不够,又给了另外两个氢离子每人一个电子,自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就变成了氢原子,转眼间忘恩负义,变成氢气玩去了....

然后再看看铜,他可是个小气鬼,一点也不愿意给别人电子。于是他就不与酸反应。用专业术语讲,叫金属活动性较低。

当分别单独放入酸中时,铁与酸反应冒氢气泡,铜不反应。可当用导线把他们连起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铁依然失电子,但却变成了默默奉献:他把电子通过小电珠和导线传到了铜那里,然后通过铜传给氢离子,这时的铜接受了铁传来的电子,也假慷慨起来。在我们看起来,铜那边的氢离子得了电子变成了氢气,但实际上,是铁在默默贡献电子。在小电珠所在的电路(外电路)里,电子从铁经过小电珠流到铜,所以如碧落海所言,铜是正极。

那个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理解为付出电子的慷慨程度,排在前面的最慷慨。

为什么用导线一连,电子就一定先跑到铜那边去再与氢离子结合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老师也没讲。高中阶段不必掌握。记住:电子一定通过导线先流向金属活动性弱的一端,也就是说,活动性强的,一定做负极。

关于方程式,由于水果中有成千上万种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很多,但原理都与以酸为例的反应类似。即使是酸,也有好多种,所以只能写离子方程式:

铁片:Fe –3e- = Fe3+ 氧化反应(负极)

铜片附近:2H+ + 2e- = H2↑ 还原反应(正极)

二、常用的金属离子显色反应都有哪些

无水硫酸铜加水显蓝色

三价铁离子显黄色

二价铁离子显绿色

三、为什么盐能使铁加速锈蚀?

这是电化学腐蚀当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薄层水膜,水膜又溶解有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氢离子,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的薄膜,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构成了原电池。由于在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所以叫做析氢腐蚀,这是在酸性环境中引起的腐蚀。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但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在这两种电化学腐蚀过程中,如果当中存在盐,就会使电子在溶液当中的移动速度加快,起了导电的作用,从而能够加快钢铁的腐蚀速度。

四、为什么泡在盐水的铁钉更容易生锈?

盐水中溶解有氧,与铁钉会发生吸氧腐蚀,腐蚀后在铁钉表面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更易吸氧,进而发生腐蚀,铁钉更容易生锈。

铁生锈要有空气和一定的湿度,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食盐是电解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会形成一层薄水膜,水膜又溶解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一旦水膜中包含一定的氢离子,铁表面就会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的薄膜,并跟铁和少量的碳构成了原电池。

由于在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又叫作析氢腐蚀,这是在酸性环境中引起的腐蚀。如果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但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如果当中存在盐,就会使电子在溶液当中的移动速度加快,增强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含盐量越高生锈速度就越快,食盐水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

也可以用化学公式来解释以上现象:

2Fe - 4e- == 2Fe2+

O2 + 4e- + 4H20 == 40H-

2Fe2+ + 40H- == 2Fe(0H)2

4Fe(0H)2 + 02 + H20 == 4Fe(0H)3

2Fe(OH)3 == Fe203 + 3H20

易生锈是因为发生了吸氧腐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吸氧腐蚀

上一篇:黄金回收哪里比较好? 下一篇:元素周期表顺口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