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库的钱是怎么来的?
一、古代国库的钱是怎么来的?
首先,便是税收,这一点同现在社会差不多,古代各种赋税是十分多的,农民、商铺、工人都是要缴税收的,所以在很多朝代,国库亏空较大时,各种苛捐杂税繁重,一度使民不聊生,但即便如此。在古代战事较多,一打仗,税收部分的国库收入是远远不够花的。
除了税收之外,进贡也属于国库的一项来源,各个朝代的附属小国,定期需要向朝廷进贡,于是这样一笔进贡也会被收入国库。
税收和进贡都在国库中占很少的部分,国库的主要来源大项收入还是来自于朝廷的专卖。古代朝廷常见的专卖品大都是盐、铁、茶、酒之类的特殊产品。这类商品是禁止民间商人私自贩卖的,例如,盐,一般都是官盐,私自卖盐是会被处以很重的处罚的。而由于这一部分商品只能官方售卖,所以价格方面也一般都很高,尤其是盐,属于民生商品,超高的物价常常引起百姓的不满,但总的来说有了这一部分官方售卖,国库便有大量的进账。
另外一项有着跟专卖品差不多性质就是土地专卖或出租了。古代对于土地的归属权也是十分严格的,一些国有的土地也是可以进行出租和变卖的。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设有“楼店府”这种部门,其实就是搞土地专卖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经朝廷授权,对全国城市的城区尤其是对京都城内的国有土地进行出租,或者开发后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笔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了国库,利用土地创收这一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二、沼泽是如何形成的?
水分状况是沼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条件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地表水的数量和分布。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空气湿度大,于是在一些平坦的低地上和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湖区(如北美、北欧、西欧)和低地或新构造运动缓慢沉降区、冻土区,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可常年处于过湿状态。这种过湿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破坏了土壤和大气、植物之间的正常物质交换,使得在这种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物质的泥炭化过程得到发展,因而形成了沼泽。
三、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危害性有多大?
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四、煤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煤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主要被人类开采用作燃料。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 , 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腐泥是一种富含水和沥青质的淤泥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