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主要污染源
一、长江的主要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分三大类:1 是工业废水排放 二是 生活污水排放 三是农业化肥富养水体排放。 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流域两岸的工厂以及农田是主要污染源,生活污水一般可以得到治理,因为长江流域地区人口比较集中,可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而农田面积大,工厂较分散。
二、长字怎么组词
长城、
长春、
长沙、
长安、
长恨歌、
站长、
长白山、
长歌行、
长征、
长相思、
包皮过长、
长虹、
长生不死、
长颈鹿、
长江、
长兴、
首长、
成长、
鹰击长空、
特长、
长江三峡、
教学相长、
船长、
万里长城、
天长地久、
长发、
长乐、
长门、
长汀、
长笛、
揠苗助长、
百夫长、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南京长江大桥、
长兴岛、
董事长、
生长、
长沙市、
长春市
长生、
生长激素、
钱伟长、
长寿、
长沙会战、
团长、
厂长、
拔苗助长、
周长、
长生殿、
增长率、
局长、
舍长、
鞭长莫及、
波长、
校长、
草长莺飞、
长崎、
长度、
冗长、
长拳、
长篇小说、
村长、
儿女情长、
酋长、
长生不老、
长跑、
来日方长、
源远流长、
班长、
长方体、
长大、
长方形、
军长、
长袖善舞、
会长、
长江三角洲、
长寿面、
从长计议
三长两短、
长枪、
科长、
细水长流、
长石、
长明灯、
长命锁、
长歌当哭、
长子、
擅长、
机长、
身无长物、
参谋长、
市长、
语重心长、
长号、
长途跋涉、
部长、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庚、
社长、
队长、
长风、
长图、
长陵、
专长、
师长、
股长、
意味深长、
长洲、
范长江、
溘然长逝、
长此以往、
说来话长、
连长、
课长、
家长、
长句、
长江后浪推前浪
长短句、
长青、
长生天、
山高水长、
院长、
镇长、
副省长、
审判长、
学长、
长龙、
延长、
颀长、
长空、
长乐未央、
取长补短、
博采众长、
别无长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
扬长避短、
长调、
家长里短、
次长、
营长、
警长、
长廊、
长庆、
长途、
增长、
道长、
长生果、
长啸、
长河、
长公主、
长城站、
排长、
长臂猿、
州长、
司长、
一技之长
望采纳
三、长江江豚现在还剩多少只?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于2013年3月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发布。报告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00多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这份权威报告披露,考察初步估算长江干流江豚种群约为500头,鄱阳湖约为450头,洞庭湖约为90头。长江干流中的江豚种群数量年均下降速率已高达13.73%,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
四、长江的源头在哪里?
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源流主要有沱沱河、当曲河和楚玛尔河三支,其中沱沱河为长江正源。沱沱河全长358公里,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壮丽的河流之一。它全长约6300余公里,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自西向东,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
长江,我国古代称作江,也叫大江。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很早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觅它的源头,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始终无法弄清。俗话说,河有头,江有源,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古代先民们和现代的科学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关于长江源头的位置就有了说法。在《尚书-禹贡》中,提到了岷山导江。这本来是说大禹治理长江,施工曾达岷山,但也包含着认为长江发源于岷江的意思,即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山海经•中山经》也有岷江,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的记述。由于《尚书》是儒家的必修经书,因而岷山导江之说影响久远。
到了西汉武帝时,通西南夷,在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建立一批郡县,人们对西南地区的地理知识比以前增多了,于是发现了若水(今雅砻江)和绳水(今金沙江)。当时虽然已经知道绳水远远长于岷江,但《尚书•禹贡》是圣人之典,所以一般人仍沿袭旧说,以岷江为江源。
唐初,文成公主人藏,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往来。由于人藏通道要经过今天的通天河流域,因此当时人们的认识范围已经扩展到金沙江上源了。宋元时期,对江源认识没有多大的进展。
明崇祯九年(1636年),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四年的云贵之行,克服艰难险阻,在对云南山川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著成了《江湖考》(又名《溯江纪源》)一文,鲜明地主张把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正源。他论证道:岷江经成都至叙(今宜宾)不及千弔,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 千余里,认为岷江汇人长江就像渭河流人黄河一样,岷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而已,从而明确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江为首的著名论断。当时,著名文人钱谦益说,徐霞客论江源能被桑径、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评价是相当公允的。不过,根据现有的记载推测,徐霞客最远只到了云南丽江的石鼓,再也未能溯江而上,离江源还非常遥远,江源还有待于后人的发现。
清朝康熙后期,为了编制精确的全国地图,曾多次派人探测青藏地区,包括江源在内。因此,在朝廷内府地图《皇舆胜览》上,明确标示金沙江上源为木鲁乌苏河。不过,使臣在1720年到达江源地区,面对密如渔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好在奏章里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可见,这个时候对江源地区河流的认识还是模糊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国籍的所谓探险家们也曾经多次踏上青藏高原。沙皇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67—1885年的18年间,曾五次率领武装探险队窜入我国新疆、青藏地区活动,其中两次到达通天河上游。1889年和1908年,沙俄乂派科兹洛夫率人两次经过柴达木盆地,翻越巴颜喀拉山,来到通天河北岸。1892年,美国人洛克希尔更深人到现在青藏公路西侧的尕尔曲。1896年,英国人韦尔伯曾到达过楚玛尔河上游。
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也曾到达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昆仑山附近。他们虽然都已到达了江源地区,但都未能到达长江源头。
晚清及民国年间,涉及江源水系的著作很多,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一千八百千米,为我国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内有南、北两源,南源曰木鲁乌苏,北源曰楚玛尔。既然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而长江又源出该山之南,于是便有江河同源于一山、长江和黄河是姐妹河之说,当时中小学地理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并且介绍5 800千^长的长江是世界第四大河,因而谬传甚广,影响极深,以至于直到解放以后,这种观念仍然盛行于世。
真正认识长江源头,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8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力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等地实地查勘,发现长江分南北二源:南源为木鲁乌苏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北源为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南麓。虽比过去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未找到真正的发源地。
1977年,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组织的江源考察队,再次来到长江源头地区,结果发现长江的真正源头是在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冬冰峰下,它的正源是沱沱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査明长江的真正发源地。各拉丹冬是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 621米,是一片南北长50多千米、东西宽30千米的冰川群,共有50多条巨大的冰川。这里的冰川叫山岳冰川,它们有的像一片美丽的冰塔林,有的像直刺蓝天的宝剑,有的像千姿百态的宝塔。冰塔林中,有高高耸立的冰柱,有上尖下粗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这些高高的冰川群下,还有许多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等。它们都是用之不竭的固体水源,也是孕育长江的伟大源泉。
沱沱河的最上源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 621米)的南侧,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 513米)的西侧,东支较西支略长,故长江的最初源头应是东支的上段是一条很大的冰川(姜根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便是万里长江的开始。
新华社于1978年1月13日公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査勘的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 800千米,而是6 300千米,比美,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第二天,美联社从日本东京发出一则电讯:长江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了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直到这个时候,才揭开了万里长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这个千古之谜,纠正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对江源情况的错误记述。
长江源头的自然景观十分奇特和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雪线下的天然草原上盛开着各种花朵,有的嫣红,有的姹紫,有的金黄,有的雪白,真是千姿百态,艳丽多彩。为了抵抗暴风雪,这些花草长得都比较矮小,或呈星座垫状,或匍匐在地。由于日照长和紫外线特别强的缘故,花草色泽鲜艳夺目。草原上不仅放牧着成群的牛羊,还有野牛、野驴、马熊、猞猁、旱獭、黄羊、藏羚羊、雪鸡等珍禽异兽。
长江,从各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由冰川、冰斗融水汇成的一股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约3米,深约0.2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米在巴冬山下接纳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群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北流,便形成了分别宽6米和4米的两条小河。小河两旁的谷地还有许多辫套状的水网,这就是沱沱河(也叫套套河)的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