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什么品牌的最好
一、烘干机什么品牌的最好
烘干机械是农业机械化和保障粮食丰收储藏的“最后一公里”之关键,也是所有农机中起步最晚,保有量和普及率最低的农业机械。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务农者多为中老年人,劳力成本高;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增多,以及传统晒场的减少,烘干机械逐渐显露其重要性。近几年市场上的烘干机厂家和品牌多大500余家,而真正投入研发用心经营的为数不多,大都是仿造,并且是低端的仿造。由于烘干机市场的巨大空白,像奇瑞等非农机专业制造的企业也转向烘干机生产和制造,其质量正如其生产的汽车一样,低端低品。
台湾三久公司1966年在台湾开始研发,制造和销售烘干机,至今余50年。93年在上海设厂生产制造和销售烘干机,至今余20多年,而那时国内似乎还没有粮食烘干的概念。三久公司多年来积累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产品质量和性能以及售后服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可以说在粮食烘干机械领域,三久公司的三久牌烘干机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粮食烘干机械哪家强,上海三久最保障。建议有考虑选购烘干机的客户到各个烘干机生产厂家实地考察,多家比较。
二、嵊州竹编的材料与加工
一、竹编常用竹种
1、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猫头竹”,是竹类植物中分布最广、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的优良竹种。毛竹材质坚硬强韧,不易开裂,文理平直,性能良好,在工艺竹编中用途最广,可以编织制作各种用途的竹编制品。由于竹壁厚,牢度强,因此,毛竹常用于竹编产品的骨架,如夹扣、提柄、摆脚、底盘。
2、 早竹。早竹纹理直顺,材质坚韧,拉力强,可劈成纤细的竹丝。竹丝片易染色,也易漂白,但竹节较脆,容易裂,常用于普及型产品和中档产品的编织。
3、 水竹,又名“烟竹”。水竹纤维细,既柔软有结实,纹路紧密,竹节较平,可劈较为精细的竹丝,色也比早竹纯净,是编织的好材料,常用于图案花纹的画面编织。
4、 青篱竹,又名“茶杆竹”、“沙白竹”。产地不在嵊州,是从外地采购来的。青篱竹平直光滑,竹身匀称,质地坚韧,文理平直,富有弹性,能开启极细的丝,是编织精细产品的极好材料。
二、竹编常用手工用具
1、篾尺,主要用于丈量尺寸和编织是挑起经篾、穿插纬篾之用。
2、 篾刀,是竹编艺人的主要工具,破竹、启篾、分丝等操作都离不开它。
3、 剑刀,是一种使竹片、篾丝达到宽窄一致的工具。
4、 刮刀,专门用来刮篾、浑丝的刀具。
5、 手钻,是竹编产品钻孔的工具,如夹口地胶合、产品的封口。
6、 卷刨,又称“一字刨”,用来刨光竹编中的夹料、提手等部件。
7、 榔头,竹编榔头比木工榔头小巧,在竹编品装配时作敲竹竿、圆钉之用。
8、 锉刀,常见的有尖头锉刀和平头锉刀,用于锉产品的夹料或环料,使其平整。
三、 竹编机械的创新
1958年,由张金樵、张森元、俞樟根等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劈篾机和刮篾机,功效比手工提高十六倍,改变了劈篾用牙咬、刮篾要弯腰的状况。
1967年,由马高华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印花机,运用在篾片地花筋工艺上,产生了一定的功效。
1970年,由俞樟根、吴继瑞创制的分丝机,用于篾片地分丝,构造简单,操作简单方便。
1977年,水帘式无溶剂恒温喷漆机仿制成功。
1981年,自行设计制造滚动式烫金机,具有效率高、结构合理、省电、安全等优点,进一步完善了烫金工艺。
1985年,由蔡永才等人试制了刨夹机,比手工操作提高效率四十倍。
三、1. 金属材料的进展如何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金属材料是以金属或合金制成的材料,习惯上把某些金属化合物(如碳化钨)和以半金属(如硅)为基的材料也包括在内。冶金工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生产符合使用要求的金属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铜器时代,随后是铁器时代(见冶金史)。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铝、钛及其他稀有金属材料相继获得工业生产和应用;钢铁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更是方兴未艾,难以估量。1982年世界钢产量达到5.7亿吨,铝约1400万吨,铜约900万吨,钛则已形成11万吨的生产能力。金属材料除了作为受力结构使用之外,有些还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以及其他如磁性、弹性、电学等特殊功能,是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有史以来,化学工业一直同生产力发展,保障人类社会生活必需品和应付战争等过程密不可分的。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它最初是对天然的物质进行简单的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后来是进行深度加工和仿制,以至创造出自然界根本没有的产品。它对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当代的新技术革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足以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金属材料的发展和化工工业的发展向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金属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化工工业反应设备的材料组成和设备的设计温度,承受压力,耐腐蚀性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化学反应的进行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使一些反应条件比较苛刻的反应得以进行;而在化工工业的发展的同时,新的设备的发展,新的反应条件的达成,都为新的金属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可能,反作用于金属材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