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有色金属 > 正文

黄金是国际通用货币?

发布时间:2024-10-05 09:51编辑:冶金属归类:有色金属

一、黄金是国际通用货币?

是。

黄金是通用货币的原因:

1、黄金与人类社会生活结合以后,与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关系,即黄金具有了难以解除的经济属性。黄金逐渐成为人类用于衡量其他商品的经济价值尺度的一个恒定物。

2、黄金具有的天然货币的属性。黄金千古不变的恒定性的特质,使其成为货币最好的原材料。

3、任何国家的纸币的生命,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目前各国金融货币发行情况去看,长期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即使曾经是超级大国的苏联卢布原来也是极其坚挺,一夜之间也会变成废纸。尤其很多国家发行货币的纸币上的票面数字和发行量,太容易被人随意操控。并且,像现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其货币的发行量也太随意,美国人想发行多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行多少,这就更增加了黄金的权威性。黄金不仅不可能无限生产出来,而且,无论世界变化天翻地覆,无论自然变化海枯石烂,不管放在哪里,永远不会变色变性。

4、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虽然是国际货币,但在很多国家不能通用,也不能兑换其国家的货币。即使现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占据霸主地位的美元,在很多国家也不能通用,不能兑换。但黄金却可以在世界各国换成当地国家的货币,有的国家不允许黄金自由买卖和兑换,但在民间,黄金与当地货币的兑换,依然畅通无阻。即使官方不允许,民间依然认可黄金的价值。在很多国家,普通民众对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之类的国际货币完全无知,但他们对黄金的价值还是绝对认可。

5、在当今的世界,一百九十多个主权国家中有超过一百八+多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的货币,拿到国际金融市场中,甚至不被认可。但在这些国家的货币不被认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民众拿出黄金到国际金融市场中,一定还是被市场认可的。

6、黄金现在还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具有在国际金融市场抵押融资的功能。任何国家、团体、个人和企业,如果拥有黄金,都可以用黄金抵押融资。

7、世界各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至今依然把黄金储备作为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客观上,为世界投资者做了投资黄金的示范作用。对黄金硬通货起到背书的作用。

二、为何黄金不再成为货币?

谁说黄金不是货币?

黄金作为稀有,不可再生资源,被世界各个国家广泛的认可,属于保值货币的一种。

财经新闻经常能看到某某国家增加或减少黄金储备,因为其稀有,不可再生的特性,黄金现在大多用于国家储备,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也可以作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参考。

黄金的保值特性,使黄金现在成为国家级的交易货币,民间大多作为保值收藏或者装饰,对于流通有很大的不方便,比如单位价值高,数量稀少,各国货币价格不统一等多方面原因,所以现在黄金大多用于国家底蕴的体现,黄金储备很大程度上反应国家经济的状况。黄金算是国际统一认可的货币。

三、为什么黄金能够成为通用货币,而不是其它金属?

这是有黄金的性质决定的

1、稀缺性,由于既有这样的属性,要取得黄金,所付出的成本,就会很大,所以它有价值。

2、黄金的化学性质。黄金内的成分不容易如外界发生化学反应,比较稳定。价值不容易发生贬值或损耗。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在黄金市场价不变的情况下,它确实能换取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除非带有浓厚政治色彩、感情色彩的东西)。但是,如果他不断的在市场上投放黄金的话,由于供给的增加,需求相对来说会减小,黄金的边际价值会减小,直到为零,那时候,黄金就不值钱了。所以不能。

四、黄金为什么是国际通用货币?

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

因为黄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黄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属性,稳定的化学性质、高度的延展性及数量稀少等的特点,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在20世纪70年代前还是世界货币,目前依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黄金的用途有:国家货币的储备金、个人资产投资和保值的工具、美化生活的特殊材料、工业、医疗领域的原材料。黄金衍生工具。随着收藏的逐步成熟,黄金市场可望逐步推出黄金远期、黄金期货乃至黄金期权

五、美元如何成为国际通用货币的?

说点容易懂的吧,那些复制粘帖的太累。

就是美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因为它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谁也不可能打它。

换句话说,可能全世界的国家相比美国而言,更容易毁灭,一个国家毁灭,意味着那些钱都是废纸。所以拿着美元,起码还能买美国的东西,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嘛,确实美国经济也是世界第一,有钱人太多,把持的行业太多,你想要买的东西美国人把持着,你必须要用美元去买,你给别国的货币人家不要,你还不能有脾气。

最后,美国利用前面两点自身优势,让自己更加强大,明里暗里干掉接近自己的国家,永远的把持第一。

日本曾经接近它,之后被干掉了,现在中国接近中,然后特朗普来了,剩下的看中国人的智慧了。

不过中国毕竟不是日本,首先政治上中国不受美国控制,第二美国灭不了中国,因为核武器。

想要打趴中国,美国也许不那么轻松。

六、黄金如何成为世界货币?

首先,黄金在古代很有价值

古代冶金技术非常差,而且没有防腐蚀技术,用铁和铜是做不出复杂的器具;如果古人要想制作出精美的器皿,就只能用熔点较低而且本身耐腐蚀的金和银。大家都知道,银器放置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发黑,这也就决定了某些需要长期保存的物件只能用黄金和宝石制作。而古代金银产量极少,这就保证了黄金和白银本身很有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其次,金银尤其是黄金在古代并不适合作为本位货币,贵金属作为货币有以下几个缺点:

第一,产量太少,无法承载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价值太高,难以用于日常交易,进行分割损耗又太大

第三,成色混杂,普通人几乎无法鉴定

产量少不用说了,人类发现的大金银矿几乎都在非洲和美洲,不在古代文明世界的范围内。我国宋代每年向辽国输送十五万两白银,这几乎导致了国内白银枯竭,民间几乎无银可用。

价值太高这一点也不用说了,比如号称中国黄金货币始祖的爱金,每块都在500g左右,价值高达16万人民币;汉代的金饼每枚重250克,价值达8万人民币的,绝大多数的交易中根本用不到。但如果对大块金银进行分割,在分割和重铸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俗称叫“火耗”,在不贪污的情况下,火耗一般在10%左右,对于金银资源匮乏的古代来说,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成色难以鉴定,这就更容易解释了,别说古人了,哪怕是现在的专家学者,在不借助专业仪器的情况下,有几个人能判断出金银器中黄金白银的具体含量。还拿上文的爱金举例,经现代专业仪器计算,爱金中成色好的含金量可达99%,成色不好的含金量甚至到不了90%,换算成人民币接近两万元啊!

这三个难点,就成了阻止古代社会大规模运用金银作为的货币的重要因素。从秦到宋,咱们国家被广泛接受的交易媒介一直非常稳定——铜、粮和布(丝绸);而金银锭大多只用于顶级贵族和国家间的进贡赏赐,普通百姓别说使用金银了,哪怕见一次银子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这种局面一直到南宋时期才有所改变。

元朝时期,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外部金银开始输入国内,在加上没有了岁币的负担,银价开始下降,政府和民间开始逐渐使用白银作为交易的媒介,当然也就有了上文所说的火耗。明代,随着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进行,大量美洲白金输入中国,银价暴跌,白银才开始在民间流行,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元年,一石米的价格是三钱银子,而万历十六年一石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一两,到了天启年间三两银子都很难买到一石米了。

之前的政府喜欢用钱,无非就是铜矿和铁矿产量比金银矿更好控制;而发现新大陆之后就不同了,从明代开始,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有贸易必须通过市舶司/十三行,控制了市舶司/十三行就等于控制了国内白银的来源,这样政府自然乐意把白银作为货币。同时期的西方,白银也是最重要的货币。

后来我们熟知的金本位起源于英国,得益于非洲和美洲一系列特大金矿的发现,金价开始下降;这个币制最早由牛顿提出,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1797年,英国宣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并规定了含金量。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以黄金为抵押发行纸币,英国的金本位正式得以确立,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金本位得以确立,其根本原因不是黄金的稀有,而是黄金产量暴涨而当时世界最为强大的英国恰好控制了这部分产量;如果西班牙是世界第一强国,我估计推行的就是银本

七、什么取代元成为通用货币单位?

大米取代元作为货币单位。

早先因为没有货币,人们的交易限于以物换物的形式,大米做为一种通用的商品,人人需要,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物品,所以,以大米为基准的交易就渐渐盛行起来,大米是最早的货币,大米简称米。

现代人追求时尚,也喜欢复古,回归自然,所以把多少钱叫做多少大米的人大有人在。

网络上很多人将钱叫作“米”,米成了钱的代名词,甚至还有“米力”(指购买力)这样的网络用词。

我们为何将钱称为“米”呢?

一个最被大众接受的说法是,钱的英文是money ,于是谐音叫作“米”。

看起来很有道理。

不过这毕竟是谐音梗,而且是外文的谐音,似乎和传统文化不沾边。

那有没有出自中国文化的解释呢?

有一种看法认为是出自粤语,广东人常说“好有米”,指好有钱的意思,还有“有米路”,指有挣钱的门路。

米,指钱,按这个说法也很有几分道理。

不过根据《明史》记载,在明代有个大太监,就曾用“米”代指钱。

明孝宗时,“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大臣多贿求之”,李广作了一个账本,将大臣贿赂他的钱物记在账本上。

不过李广也很小心,只写“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这样的话。

后来李广因为用符水治死了一个患痘疮的小公主,“宫中方归咎于广”,不久又被皇太后怒骂,李广惊惧之下,饮鸠自杀。

明孝宗可能对李广的神棍伎俩有些兴趣,认为李广“其藏必有奇方秘书”,下令太监去扫搜,这一搜便搜出了账本,“搜得一帙纳贿簿”。

明孝宗看到账本上写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计算之下共有米数百万石。

明孝宗很纳闷,要那么多米干嘛?

经人解释,明孝宗才知道这里的“米”是隐语。

“黄米即金,白米即银。”

黄米指的是黄金,白米指的是白银。

明孝宗没想到太监李广竟然如此敛财,“赃滥如此”,下令“籍没之”。

看来,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讲金银这类钱财称作“黄米”、“白米”了。

我们再谈谈李广账本的后续故事。

但是有关部门从皇帝手中要到账本,要顺藤摸瓜查办这些人,“凡与名者,惶惧危甚”,这些送钱给李广的官员都惶恐不安,有人连夜去找外戚求救,“自星夜赴戚畹求救,不期而会者凡十三人。”

当时的景象可谓壮观,“月下见轿影重重”,甚至有“一人独乘女轿”。

这事后来被压下去了,事得寝不究,不过那些上了账本的大臣名字却“一一盛传于朝野”。其中有些人还是位高权重之人,“时若屠太宰滽、徐宗伯琼、白司寇昂、沈通政禄、陈瑶诸人,为尤着”

当然,这些的人脸皮都极厚,“久而亦安然无复羞愧矣”,时间一长,毫无羞愧。

能当高官,果然脸皮要厚。

八、黄金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货币?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中国古代的银流通比较普遍,而金一般不作为货币使用,而是作为建筑、艺术品的原材料,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却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到了唐宋时期,冶金业的发展使得青铜的生产量猛增,所以铜钱就成了普遍的低廉货币,而稀有的金银也成了高额货币。

九、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的条件?

第一,持续的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一下子没有力度和速度了,以后就很难扩张了,我相信人民币国际化是很难进一步推动的。

第二,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审慎度、广度和充分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因为要成为一个国际货币,需要让国际投资者投资持有你的资产,很容易退出,选择多样化。当下的资本市场从规模上看比较大,但是从深度、广度、精细度和流动性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法制环境,要让持有资产的投资者有信心,首先产权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有一系列的制度要求。所以,人民币最终能不能实现国际化不是我们决定的,不是政府说推出去就可以,核心问题是国际投资者、国际市场能不能接受人民币作为未来一种主要的货币。决定权在国外,但是功课做在国内。

十、什么是通用货币?

世界公认的通用货币是美元和黄金;从货币在国际支付中占比来看,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加拿大元、澳元、港元八种货币被看着为世界公认的通用货币,其中美元和欧元大体相当,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在2%左右,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货币。

上世纪70年代,黄金于美元脱钩后,很少作为支付手段而被看作非传统货币,但是全球对黄金的认同依旧,黄金在各个主权经济体中货币储备的占比非常大,依旧可以看作为世界公认的通用货币。

上一篇:什么是低估值股? 下一篇:沪深300历年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