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个做现货原油白银之类的大宗商品之类的正规平台有什么比较好的求推荐?
一、想找个做现货原油白银之类的大宗商品之类的正规平台有什么比较好的求推荐?
做好现货类产品,选择好的平台确实是最重要的,对于选择平台,我有一些个人见解给你参考:
目前来说国内的交易平台注册登记的有一千多家,年交易额在30万亿。平台也是有大有小,而平台的大 小直接决定了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投资的稳定性。针对这个个人给出一些建议:
第一:看平台的取名,登记最高的是国字头的,其次就是以华中,西北,浙江,天津等开头的平台 ,最差的就是一些取名吉祥的平台。
第二:看交易所官网上面上市的产品是否有油,目前很多小平台的交易产品里面找不到油的影子, 但是交易软件里面却有。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打着哪里哪里的批文,银行托管什么的,这个是无法去判定的,而上面说的两点是最 有力的证明。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二、什么是货位管理
货位管理是指对仓库存故物资的货位进行的规划、分配、使用、调整等项工作。
货位管理就是在物流中心依据一定的原则,对每个类别货品在物流中心存放位置为基础进行重新的定义,忽略货品出厂定义的属性,在物流中心操作员的分拣单、盘点单以及脑海中,货品的第一印象是本物流中心的货位编码。
货位管理是为仓管人员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从而加强商品在仓库中具体位置的管理。分为:出库货位分配单、入库货位分配单、货位调拨单、物流单据查询、货位单据查询、货位分布表。通过货位单据,可统计物流单据的商品的货位分布情况,查询关联的物流单据。也可以通过所有物流单据查询货位单据,并且支持一个仓库中货位之间的调拨,统计商品在仓库中的具体位置。
货位管理主要是一种思想:不少管理者以企业库存不大,硬件设施不全等原因,没有推行货位的管理,其实货位管理是一种运作思想,以物流中心自有的定义标准,统一不同货品的属性,方便基层人员的具体操作,以此提高库房工作效率。
货位管理的分类
按照货位的使用方式,分为固定货位和自由货位.为了便于对货位的管理可采用货位编号的方法,如采用四号定位法。若能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货位管理则比较理想。它可以按照设定的条件分配提供货位,并可进行各种查询,随时了解货位利用情况。
自由货位亦称自由料位或随机货位。每一个货位均可以存放任伺一种物资(相互有不良影响者除外)。只要货位空闲,入库各种物资均可存入。其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每一个货位,充分发挥每一个货位的作用,提高仓库储存能力。其缺点是每个货位的存货经常变动,每种物资没有固定的位置,管库人员收发查点时寻找货位比较困难,影响工作效率并容易造成收发差错。如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货位管理,一般均采取自由货位。
固定货位亦称固定料位。对某一货位严格规定只能存放某一规格品种的物资,而不能存放其它物资。其主要优点是每一种物资存放的位置固定不变,仓库管理人员容易熟悉井记住各种物资的不同货位,便于收发查点,能提高收发货效率并减少差错。如绘制成货位分布图,非本库管理人员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所需货位。其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每一个货位,造成储存能力的浪费。为了利用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存入货架的小件物品可不用固定货位,就地堆垛的大宗物资可采用自由货位。
货位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是物流中心的操作系统要支持货位的管理,
二是要对物流中心进行二维或者三维的重新规划,科学规划每个区域各个品类的存放位置,存放的品类数、单品数以及合理库存制定,
三是要做到品类管理,商品的不断引进的同时,及时淘汰。货位管理可以根据二八定律,主力货品进行单品库位管理,非主力货品进行品类库位设定,依具体情况而定。
货位管理的基本要素
货位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储存空间的管理、物料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三个方面。
(1)储存空间
不同功能的仓库,对储存空间的重视程度不同,考虑的重点也不一样。对于侧重物料保管功能为主的仓库,主要考虑保管空间的货位分配,对于侧重流通转运为主的仓库,则主要考虑保管空间的货位如何能够提高拣货和出货的效率。在货位配制规划时,需先确定货位空间,而货位空间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空间大小、沂柱排列、有效储存高度、通道、搬运机械的回旋半径等基本因素。
(2)物料处于保管中的物料,由于不同的作业需求使其经常以不同的包装形态出现,包装单位不同其设备和存放方式也不一样。此外对物料保管的影响因素还有:
三、看到58同城做了一个汽车网站58车,是要进军汽车互联网行业了么?感觉汽车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58同城本身是一个特别好的流量入口,肯定要加以利用。汽车行业整个供应链长,互联网流量变现效果非常之好,58同城结合自己的优势主攻这一块是顺应潮流的。而且对于汽车这样的大宗商品来说,线下服务非常重要,一些普通的互联网资讯网站虽然也有入口流量优势,但是线下能力很弱,要为本地消费者提供本地化车生活服务,即本地化还是非常困难。但是58车借助58同城的线下和区域优势,它已经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五大区域、百余座城市开通了线下渠道分站,同时背靠58集团,能够串联起其他汽车服务环节的产品,在汽车的保养、美容等后市场上面的优势非常大。
四、"玉米的国标三等"是什么标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 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4)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5)生霉粒 东北玉米收获时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收获期雨水多,收割后玉米保管储存不善,极容易出现玉米生霉现象。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有的甚至高达5%以上。小农户受储存环境和储藏技术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储存和通风,因此东北玉米在4月份以前生霉粒很少,4月份以后生霉粒比例会大幅提高。内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甚至几乎没有,最多也不超过2%;辽宁的略高些;黑龙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上海证券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