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金属资讯 > 正文

金子的成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12 19:12编辑:冶金属归类:金属资讯

一、金子的成分是什么?

金是一种贵重金属,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金属之一。它是制作首饰和钱币的重要原料,又是国家的重要储备物资,素以金属之王著称。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黄金在宇宙航行、医学、电子学和其他工业部门,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的用途越来越广,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因而引起世界各国对黄金的格外关切和浓厚的兴趣。

金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号为79,原子量为197。金很重,但轻于铂。金的密度为19.32克/厘米“,即直径仅为46毫米的金球,其重就有1公斤。纯金为金黄色,但在自然界中,纯金是极少见的。金的颜色随杂质的含量而改变:银与铂能使金的颜色变淡;铜能使金的颜色变深。胶体状的金根据其分散程度及微粘结构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金的延展性好,一两纯金能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的金叶,可以贴满九平方米的面积。金叶呈现透明,阳光通过时,可呈现绿光。50克纯金可抽丝八千米,比毛发还细(∮1.6道,人发7道)。金的挥发性小,一般情况下熔化挥发量微不足道,在煤气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在空气中的六倍,在一氧化碳中金的损失量为在空气中的两倍,金的挥发速度与其杂质含量有很大关系。

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及导热性能。金的导电率仅次于银和铜,在金属中居第三位,导热率为银的74%。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金在低温或高温时都不会被氧直接氧化。常温下,金与单独的无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均不起作用,但混酸,如王水(三份盐酸和一份硝酸)以及氰化物溶液都能很好地溶解金。金的熔点为1063℃。如果将金加热到近于溶点,金就可以象铁一样熔接,细细的金粒可熔结成块,而金粉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加压力方能熔接在一起。金可与其他金属组成合金,如金银合金、金铜合金、金银铜合金。此外,还有所谓的金汞合金。

金常以自然金的状态存在。含有银和铜杂质的自然金与这些金属的合金有本质上的不同,合金是金属熔化后又凝固的产物,故具有均质的结构,自然金则是从水溶液中析出的。自然金有时会复盖一层铁的氧化物薄膜。在这种情况下,黄金的颜色可能呈褐色、深褐色,甚至是黄色。这种金一般都有一个包裹层,这种包裹层不只是铁的氧化物,有时可能是一些附着在金粒表面的细粒脉石。这种包裹层不仅影响对金的识别,而且还使其在选矿(混汞或氰化)处理时比较困难。

二、黄金是什么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黄金有价,且价值含量比较高,“金碧辉煌”、“真金不怕火炼”、“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赞美之词无不表达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要参与未来黄金投资,在黄金市场中获得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就必须对黄金属性、特点及其在货币金融中的作用有所了解。金是金属王国中最珍贵的,也是最罕最有的一种。金属可分为两大类:铁质的(ferrous)和不含铁质类(nonefrrous)。铁质类的金属包括纯铁和钢,都是产量较多和便宜的金属。不含铁质类可分为3组 : 贵重金属、基本金属和合金。制造首饰乃用不含铁质类的金属。金的质地纯净,拥有娇人的特性,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金属。地质学家的分析报告指出,除了在 1802年才发现的钽 (tantalum)之外,金是世上最罕有的金属,这更证明金的罕有性。

三、金是怎么来的?

黄金是在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对象,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出,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生金分矿金和沙金两种。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矿石经过开采、粉碎、淘洗,大颗的金可以直接拣取,小粒的可用水银溶解。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间。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于是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北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黄色,八成为淡黄色,七成为青黄色。

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一般纯度较高,密度较细,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有金条、块、锭和各种不同的饰品、器皿、金币以及工业用的金丝、片、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没有提纯设备,而只熔化未提纯,或提的纯度不够,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黄金。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分为纯金、赤金、色金3种。按含金量不同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

黄金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黄金。

赤金和纯金得意思想接近,但因时间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市场出售的黄金,成色达99.6%的称为赤金。而境内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间。

色金,也称“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较低的金。这些黄金由于其他金属含量不同,成色高的达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属的不同划分,黄金又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黄金中只掺有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清色金。清色金较多,常见于金条、锭、块及各种器皿和金饰品。

混色金是指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铜、锌、铅、铁等其他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分为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

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标准计算,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为4.1666%作为标准。

上一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怎么区分? 下一篇:世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