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2010年发展前景展望与趋势分析
矿山机械2010年发展前景展望与趋势分析
矿山机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矿山、能源、交通建设,以及工业原材料生产等行业中,矿山机械作为施工开采设备和原料深加工设备,源源不断的为各行各业提供着大量基础工业产品和能源,极大的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矿山机械制造业成为国家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破碎磨粉设备是矿山机械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颚式破碎机等各种破碎设备和雷蒙磨粉机、超细微粉磨粉机、超大型磨粉机磨粉机等数十种用途各异的设备,不但在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深加工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为铁路、公路、水电、市政工程等的施工提供着高效、可靠的技术装备保障。因此,深入研究国际、国内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技术发展走向与趋势,特别是破碎磨粉设备前沿技术,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矿山机械制造水平,为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效设备,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矿山机械行业在2010年的发展趋势,上海一鼎重型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一鼎重工”)表示,未来一年将是世界矿山机械行业快速成长的一年,特别是对于中国国内的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商而言,发展机遇不可多得。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加快自身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建立系统全面的售后服务网络,同时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配置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开拓市场、增收节支以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国内矿山机械行业面临的唯一挑战。各大矿山机械企业必须提前看到看到目前矿山破碎、磨粉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发展契机,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巩固目前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以技术创新迎接行业设备改革浪潮。
综合当今矿山行业的生产特点来看,破碎机、磨粉机等矿山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向是大型化、数字智能化和生态节能化。国内矿山机械制造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转变,一是产品开发由仿制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二是经济运行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上海一鼎重工作为国内最早的破碎机、磨粉机设备制造商之一,一直以来不断开拓进取,始终站在行业前端。从最初的传统摆式雷蒙磨粉机,到如今推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HC系列纵摆细粉磨粉机、HCM系列超细磨粉机,再到体现雄厚技术实力的HC1700超大型6R雷蒙磨粉机问世。上海一鼎重工所走的每一步,无不是紧紧切合国内矿山、化工、道路交通建设等行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最根本依据,以雄厚研发实力为技术保障,上海一鼎重工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型建设项目的优秀设备供应商,上海一鼎重工的雷蒙磨粉机等设备的可靠性能受到多方面的称赞。
2010年的矿山机械制造行业必将是硝烟滚滚,强者进,弱者退。只有具有高度的行业发展前瞻性,具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与技术服务人员,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上海一鼎重工以代表行业技术发展前沿的高效节能超大型磨粉机向市场发出宣言:上海一鼎重工必将不负众望,继续以行业领先的产品与技术,为国内外矿山、化工、冶金、建筑行业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
DL6
秦朝兵马俑未解之谜
目前对于兵马俑的争议还一直在持续,出土文物带给世人许多千古之谜。神秘的兵马俑,还有多少悬疑没有解开?
一、为何没有统帅俑?
这些陶俑无论是步兵、弩兵、骑兵、车兵,都属武士俑,并不见统帅俑。有人认为,可能是按秦制,每次出征前由秦王指令,一名将帅任统帅。还有人认为,也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是秦军最高统帅,为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神圣尊严,不能把秦始皇的形象塑在兵马俑坑之中。这两种说法,都是猜测而已。
二、1及2号坑为何被焚毁?
发掘兵马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二号俑坑的木结构几乎全部被烧成炭迹或灰烬。俑坑经火焚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东倒西歪,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头破腹裂,有的臂断腿折,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完整的很少。俑坑的火是谁放的呢?
推测有三: 一是秦人自己点的火,以烧毁祭墓物品及墓周的某些建筑,使死者灵魂将此带去阴间享用,即所谓“燎祭”。但是,如果真的是出于古代的丧葬制度和民间风俗习惯而焚毁掉,为什么只烧一、二号坑而不烧三号坑呢? 二是被项羽率领的军队焚毁的。据《汉锄》、《史记》、《水经注》等史籍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但上述史书中并没有一个字明确记述项羽军队焚毁秦兵马俑之事,甚至连秦兵马俑的字样都没提到。三是因为坑内的陪葬物等有机物腐败产生沼气,自燃而造成的。但是,同样的俑坑,同样的环境条件为什么只烧了一、二号坑而三号坑却没有起火呢?
三、泥塑制陶工艺失传
这些陶人陶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掩埋了20多个世纪,出土后,仍然保持了色泽纯、密度大、硬度高特点,以手敲击,金声玉韵,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当代的制陶工艺大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今仅能仿造一些简单的陶人。他们想要复制陶马,反复试验竟无一成功。秦代这种杰出的泥塑工艺和制陶工艺,使后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它的技术、配方失传,成了谜。
四、青铜剑两千年不折
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它们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铭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议。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有一口剑,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膛目结舌,却不知为何。
希望可以帮助你